央廣網青島12月15日消息(青島台記者馬宗英 江西台記者李先 曾先林)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對於在外打工的異鄉人來說,最期待的就是揣著一年的辛苦錢、帶著滿心的思念和成就回家過年。但是在所有打工者當中,能實現這個願望的有多少?又有多少遭遇的是另一種境況?年末,很多年輕人又開始為討薪奔波了。
  小豆:停工了,老闆讓俺回去,一直沒有給俺結錢,9700多塊錢。
  河南來青島打工的小豆,今年在一處工地刮膩子,頂風冒雨幹了兩個月,到頭來卻一分錢都沒有拿到手。小豆說,當初自己是跟一名姓劉的工頭幹活,現在他只能電話聯繫上他。電話中這位劉工頭說自己也沒有收到任何款項。沒有合同,層層轉包,小豆的遭遇是討薪中最常遇到的一種,這似乎已經成了建築行業的潛規則。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打工者,90%以上都遇到過或者正在遭遇欠薪:
  打工者:我們就在沙子口幹活,俺兩個人,他說給還沒給來,天天就這麼忽悠著,欠俺兩千多。
  打工者:欠我8300塊錢,膠州那個乾的。
  打工者:給誰幹活誰給錢,沒有簽合同的。
  隨後,記者來到青島市沈陽路,這裡有青島市最大規模的非法勞務市場。記者以找工作為由,上前跟幾位聊了起來。可當記者問起是否能簽合同時,對方的回答就有點含糊其辭:
  招工人:不簽合同,以前咱在公司裡面簽合同,有的員工嫌約束太大。
  招工人:你要是長期乾,我感覺現在不簽合同也一樣。
  招工的不願簽合同,打工的似乎也對合同不感冒。在勞務市場靠活的崔衛華,08年來的青島,打工的這五年間,活幹了不少,可從來都沒簽過一份合同:
  崔衛華:打個比方,我今天心情好了,我今天去乾,我今天心情不好,我在家休息,就這樣無拘無束的,自由。幹個一天兩天的或者兩天三天的,幹完了簽合同就沒有那個必要,我們打工的暫時也沒想到那一步。
  為了儘量降低不簽合同的風險,很多人都選擇打日工這種形式:
  打工者:很少吧,小活簽什麼合同,一般一天一結賬。
  討薪難,遇到勞務糾紛維權難,已經成了困擾所有打工者的心病,怎麼才能徹底改變這種現狀?
  青島市中院刑二庭法官傅慶濤:目前從青島市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來看,認定犯罪的情況還是比較少,違法和犯罪之間有個銜接的問題,對於達不到數額標準的,或者違法行為輕微的,可能不認為是犯罪了。再一個,認定犯罪有一個嚴謹的認定過程,比如說取證的問題,比如說司法認定的問題,是不是惡意欠薪的問題,這些都要經過嚴格的取證過程,時間上可能耗費的比較多一些。
  其實近年來,各地都出台了措施,保障農民工兄弟不再遭遇欠薪問題。比如,今年江西省在交通建設項目中,創新探索農民工工資管理的八項新機制,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頑疾,實現零拖欠。
  這次建立的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的"八項機制"包括,承包合同確認、民工信息註冊、民工工資預存、工資核算、支付、工資監管、違規責任究查、信用記錄檔案等。江西省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室主任朱同友對此表示:
  朱同友:我們把工程款的12%,開工前就預留下來,就不存在拖欠問題,從源頭上控制住了。不會因為層層轉包,引起可能會導致農民工工資到不了位的情況。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農民工工資管理新機制的另一個關鍵是全國首創的民工工資管理網絡監管信息平臺和專門開發的民工工資管理軟件。據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朱希介紹,運用這套系統,農民工工資發放流程由變過去的工資層層轉發,變為了施工單位上報,項目辦直接發放,實現了民工工資管理網上動態化運行和動態化監管。系統設置了紅、黃、綠三種信號,分別對應"整改、關註、正常"三種狀態,當出現紅色、黃色預警信號時,軟件將自動發出監管指令,責令相關單位整改:
  朱希:施工單位拖欠民工工資被投訴舉報,經建設單位查證屬實的,取消其在工程建設中的評先資格,並按照合同約定給予相應的處罰。對拖欠民工工資的施工單位,錄入建設企業不良信用檔案,同時,書面告知人民銀行將其錄入銀行誠信系統,並不予為其辦理貸款。
  新機制自今年8月在江西交通系統中實施以來。目前,有5萬多名民工從中受益。  (原標題:年末“討薪難”再重演 無合同、層層轉包成欠薪禍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j03bjpx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